发布时间:2023-06-24
2023年6月19日,由beat365正版唯一、中和集团、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和论道”第100期在教师发展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西北师大校训的再解读”,讲座邀请beat365正版唯一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甘肃黄河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克恭教授主讲,beat365正版唯一院长姜宗强教授主持,beat365正版唯一李朝东教授、文学院马世年教授、传媒学院徐兆寿教授、杨光祖教授及来自兰州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老师和数百位哲学爱好者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讲座开始前,姜宗强院长首先对各位师友和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和论道”的三位创始人陈克恭教授、李朝东教授和洪涛董事长长期以来对“中和论道”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随后,姜宗强院长向陈克恭教授赠送了新出版的《中和论道》系列书籍,感谢他长期以来对“中和论道”论坛的关注和支持。远在美国的的洪涛董事长也为“中和论道”成功举办第100期送上了视频祝福。
讲座伊始,陈克恭老师对往期“中和论道”讲座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明总结,并指出“中和论道”的创办是当年为了促进学校的文理融通及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本次讲座的研究也是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本次讲座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的内容构成:问题的提出与探寻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分析日地关系中的阴阳消长并运用数理逻辑对其进行解读,以及对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阐释并对校训进行再解读。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陈克恭老师首先对报告主题进行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和要求。落实“两个结合”的要求,个人理解就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路径之一,便是用科学方法解读传统文化。
关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陈克恭老师强调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共性,有了共性便有了契合点,当二者之间契合且独有时,则命题成立。他认为,现代化最根本的本质特性便是科学,如今的世界是科学统摄的世界,而科学的本质特性是数学,因此也可以说是数学统摄的世界。随后陈克恭老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本质特性是阴阳概念,是阴阳概念统摄的世界。由此,问题便转化为科学与阴阳之间是否具有契合点,且这个契合点能否被数学所表达。
陈克恭老师分别从人类的言说方式、中华文化所独有的言说方式、人类文明特有的共性以及阴阳何以被数学所表达这四方面对问题进行了逐步分析。关于人类的言说方式,陈克恭老师以一个母女对话的短视频说明人类的言说方式就是构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概念范畴。随后陈克恭老师分别引用了彭林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与钱穆的《周官著作时代考》中的观点,指出阴阳概念范畴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言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关于人类文明所特有的共性,陈克恭老师以傅里叶关于自然与科学的观点为例,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数学是精准的,人类文明特有的共性便是数学。在这里,陈克恭老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阴阳概念范畴与数学的关系是什么?紧跟这个问题,陈克恭老师引用了《周髀算经》中周公问商高用矩之道的典故,对“商高定理”(“勾股定理”)进行了阐述,并以玉琮为例,将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相变关系进而引申为圆方统一关系。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陈克恭老师对日地关系进行了简明地讲解,并指出日地关系的两个基本关系为昼夜交替(自转)与四季更替(公转)。在这里,陈克恭老师再次强调了阴阳概念,认为日地关系中的阴阳消长是一个根本事理,并创新性地以勾股相变对其进行解读。
陈克恭老师以示意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出了日地关系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并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将一年365天进行了四等分,且它们之间都为垂直关系。随后陈克恭老师对其继续划分,由四象生八卦,并在八卦的基础之上将其划分为二十四卦,所对应的便是二十四节气。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陈克恭老师用勾股相变解读了日地关系中的阴阳消长,并推导出八卦图示和二十四节气同样都是日地关系的体现。
陈克恭老师又运用数理逻辑,以杠杆原理将事理、哲理、学理统一在一起,运用大量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为了论证太极图的科学性,陈克恭老师从最基础的杠杆原理公式入手,将数学模型一步步展开至完全平方公式与偶对平衡关系。随后陈克恭老师再次引入勾股定理,并将其与杠杆原理相结合,对圆方勾股相变中的偏差与杠杆上的偏差(偏心率)进行了详细论证。在公式与原理的基础之上,陈克恭老师将直角三角形模型与s曲线方程相结合,由此得出中国太极图s曲线的标准方程,进而推导出太极定理。陈克恭老师通过对太极图的数学表达,将勾股定理、日地关系与《周易》联系在一起,成功论证了周易的科学属性。
陈克恭老师引用了《周易》中的“知周乎万物”,再次对阴阳概念进行了强调。陈克恭老师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以太极图的方式对多种概念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解析,其中的s曲线划分了协调区间,使二者保持平衡。陈克恭老师将模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将其划分为理论与制度两个协调区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也正是源于理论与制度的统一,源于文化体系的自信。在此基础上,陈克恭老师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矛盾”概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概念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表达方式具有差异,但又高度契合,具备了结合互补的优势。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陈克恭老师对“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并总结到,“两个结合”的前提是相互契合,由此才能相互成就,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这既是本次报告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最后,陈克恭老师从方圆统一的角度对“知术欲圆,行旨须直”进行了再解读,道器合一,身心方正,同样也可以理解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实质上是方圆一体。
在互动环节,老师与同学都踊跃参与讨论,各自就陈克恭老师的讲座分享了自己的问题与学习感悟。陈克恭老师对于同学们关于《周易》对中华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及以数理逻辑分析传统文化的研究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再次强调了文理融通的重要性。对于孙圣老师关于“契合且独有”的理解,陈克恭老师提出了认可并指出契合的必要性。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部分教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亚洲老师等,分别从阴阳关系的数学性表达与《周易》研究两方面对讲座进行了点评,并对陈克恭老师所采用的研究进路的精妙与独特性表示赞叹。beat365正版唯一朱海斌老师从现象学的角度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延伸与分析,文学院马世年老师就讲座内容中对校训的再解读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传媒学院徐兆寿老师、杨光祖老师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做了积极回应。随后陈克恭老师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解答与澄清。李朝东老师回顾了“中和论道”创办的初衷并对陈克恭老师表达了感谢,对现代化的含义以及数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做了补充和阐述。
本次讲座氛围良好,在讲座结尾,姜宗强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陈克恭老师文理互渗、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所带来的创新性精彩报告以及中和集团长期以来的资助表达了感谢,并预祝“中和论道”有更好的发展。陈克恭老师的讲解使师生们受益匪浅,在愉快的讨论与思想的碰撞中,本期“中和论道”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王思雅,审核:姜宗强、王 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