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7
12月4日晚,应我院邀请,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冯海芳副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beat365正版唯一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带来题为“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保减贫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戈银庆老师主持,陈卉老师与谈。
冯老师从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框架的构建、实证分析过程与优化建议五个方面对我国医保减贫政策文本进行综合性分析阐释。首先,从探究背景来看,“后扶贫时代”已经到来,医疗保障减贫政策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优化政策工具有助于促进实现我国医保减贫政策目标,而以往研究中对医保减贫政策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鲜有以政策工具为视角的量化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研究试图回答我国医保减贫政策在不同阶段的着力点以及未来怎样对政策进行优化等问题,希望可以为“后扶贫时代”医保减贫政策的精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相关部门提高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匹配度提供有益参考。
其次,从分析框架的构建来看,冯老师以国务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扶贫在线、北大法宝以及各部委官网等权威性网站为资料来源,对相关材料进行政策文本梳理和发文主体统计,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了时间序列—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对医保减贫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和减贫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全面地量化分析。时间序列维度分为萌芽、探索、成熟、巩固四个阶段,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个维度,政策目标则选取减轻经济负担、提升健康可行能力、完善防贫减贫机制三个维度。通过对内容单元进行编码和政策工具总体构成的组合状况分析,发现政策工具的使用呈现多样化趋势,而我国的医保减贫政策仍更多倾向于对供给型工具和环境型工具的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极低。从政策工具整体应用配比的考察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重“医”轻“防”,环境型政策工具重“机制”轻“法制”,需求型政策工具“不足”且“不均”。而政策目标的分布则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征。通过多维度的交叉分析、政策工具的可持续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医疗保证减贫政策主体多样化,工具分布不均匀,主体间缺乏协同互补,工具与目标匹配性不足,政策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冯老师提出优化建议,包括:优化医保减贫政策的工具结构,加强主体间协同互补,推进健康服务资源公平可及,提高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的匹配度等。
我院师生与冯老师积极互动,提出“如何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采取政策工具巩固脱贫成果”等问题,冯老师一一作出回应。她指出对老年人的医保服务政策还是要从供给型政策出发进行保障,这是根据老年人群体的脆弱性特点决定的,但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高质量服务保健产品,从而加强对需求型工具的使用。
陈卉老师就讲座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冯老师的报告向大家展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文本研究过程,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借鉴。
(撰稿:张恩通 摄影:苏菲 审稿:戈银庆 审核:李怀)
冯海芳老师简介
冯海芳,经济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先后主持教育部课题、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河北省社科课题,河北省教育厅课题以及河北省人社厅重点课题多项。在《社会保障研究》、《保险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