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5
2021年6月30日晚,由beat365正版唯一、中和集团、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和论道”第七十九期在beat365正版唯一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跨文本诠释经典”,由beat365正版唯一姜宗强教授主讲,beat365正版唯一师庭雄老师主持。李朝东老师、熊华军老师、朱海斌老师、张立恩老师以及各学院的众多哲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论道伊始,姜宗强老师首先介绍Hermeneutik的拉丁文词根Hermes在古希腊的意思而引出了诠释一词。他指出,本次讲座的重点在于对具体的文本进行解释以及具体文本的注经、释经方法及其实践。在他看来,根据利科的解释学观点,可以得出:读者的阅读诠释实践才是文本复活、创新、不竭产生意义的原动力,不过读者的阅读诠释可能不符合原作者的意图。
接着,姜宗强老师指出“圣典”与“经典”的区别:第一、文本的性质不同;第二、文本面对的读者不同;第三、文本解释的方法不同;第四、文本诠释的目的不同;第五、文本诠释的权威来源不同。然后,姜宗强老师阐明了自己的学术立场:第一、始终处在学术的立场而非教会的立场;第二、用人文社会学科的方法而非神学的方法;第三、为了广泛的社会学和人文学的意义而非神学的、宗教的意义。之后,姜宗强老师提出了具体解释经典的多元方法:第一、历史批评和原作者中心;第二、文字批评与文本中心,包括编修批评、修辞批评、结构主义等;第三、意识形态批评和读者中心,包括后殖民、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读者反映等,并对女性主义和跨文本诠释作出解释。
接下来,姜宗强老师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以及跨文本的视角对《何西阿书》与佛教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跨文本诠释,通过跨文本诠释可以发现文化交流与诠释的“双向性”。最后,姜宗强老师通过对旧约先知书与杜甫诗篇的跨文本诠释,指出这两者都传达着“和平”的主题,都表露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古代儒家经典和圣经文本的跨文本解读在实践中不仅能够使我们不断地追求人类和平以及对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而且还能够督促我们承担起现实社会中的责任。
在答疑环节,姜宗强老师就“数学的确定性如何通过诠释学得到解释”“能否撇开文本原意对文本赋予新的意义”“文本在历史传递中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经典和经学的区别”“不同的诠释者对文本诠释的优先级问题”“书写文本和口头语言的区别”“如何取舍阅读文本时所带有的观点”等问题同在座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论道结尾,李朝东老师对此次讲座内容给予了评论与引申。主持人师庭雄老师对姜宗强老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感谢姜宗强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本次论道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