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3
2020年11月19日早上,为纪念世界哲学日,beat365正版唯一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主题为“逻辑的多维面孔”的茶话会活动。副校长李朝东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熊华军教授,beat365正版唯一王金元教授、胡好教授、任万明副教授、赵芙苏、张立恩、王珅老师及众多哲学师生爱好者共同参加茶话会活动,朱海斌副教授主持活动。
茶话会上,朱海斌副教授首先引用罗素的名言:“逻辑乃哲学之精髓”,提出本次活动就是要进行一场“逻辑对话”,他提出,世界哲学日作为节日的最普遍意义,就在于以哲学的方式反思我们的世界。
王金元教授提出,要把“逻辑”和“逻辑学”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逻辑”的范围比“逻辑学”的范围要大很多。一般来说,在不同语境下,“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思维的规律、客观规律、思想理论或者理论观点、逻辑学。逻辑的严格含义就是“逻辑学”。在对“逻辑学”的基本内容与架构做了介绍后,王金元老师特别指出,学习逻辑,就是学习逻辑方法和技术,同时也要培养逻辑的眼界和观念。
胡好教授谈到,我们之所以会忽视思考,是因为我们没有学好逻辑,也有可能是我们不愿意去思考,也有可能是把一些谬误当成是真理。在“为什么忽视思考”这个主要问题下面他讨论两个小问题,即批判性思维以及对逻辑的思考。他认为,我们学会思考很重要的工具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有几个特点:理性、怀疑而不盲从、针对自己。我们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此外,他认为批判性思考重要主要工具有“问题、主张、理由”。他还指出,“好理论需要标准”。我们应该多关注与使用“思想实验”。其次,他指出逻辑从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来讲,就是形式逻辑,包括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逻辑类型,形式逻辑主要探讨思维,先验逻辑及辩证逻辑不仅仅局限于思维,而是拓展到对象领域。
张立恩博士谈到,对于“逻辑”和“逻辑学”要进行区分,他倾向于把“逻辑学”理解为一种必然性的推理。“逻辑学”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清晰的边界。“逻辑”与“逻辑学”不同,如果它们都代表一种合理性的话,就要承认日常中也是有逻辑的。此外,他对“中国古代没有逻辑”这种说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我们自己有自己的逻辑,只是不同于形式逻辑,而且,当我们运用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形式逻辑”的应用有一定的范围。
王珅博士对胡塞尔《逻辑研究》之“逻辑”概念进行澄清。他指出,在《算术哲学》阶段,胡塞尔认为逻辑概念和逻辑规律是心理的构成物。在《逻辑研究》时期,胡塞尔批判心理主义,认为逻辑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并不依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甚至是独立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因为,心理学是事实科学,而逻辑学是规范科学。纯粹逻辑学是构成逻辑学的理论基础,它作为抽象的、理论的科学论证着普通的、实践意义上的逻辑学。胡塞尔明确的将现象学定位在心理学和逻辑学之间,认为现象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基础,更是逻辑学的基础。胡塞尔还指出“对思维内容的现象学分析与逻辑学的基本任务是平行的”。纯粹逻辑学的真正困难在于这些客观的内涵总是在与主观活动的联系中被给予的,或者说它们只能在主观的活动中被给予。
李朝东教授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发展概况为大家讲解了“逻辑”一词的涵义:主要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莱布尼茨等。他指出,自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以来,科学就与逻辑学(哲学)相分离。弗雷格的数理逻辑把形式逻辑进一步符号化。胡塞尔认为科学与逻辑学(哲学)分开了,科学家只埋头发现世界的秘密,但不关心科学发现对人类本身意味着什么,这导致科学没有最终基础、意义和价值的引导。
最后,朱海斌副教授对本次对话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活动,以茶话会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下,交流探讨哲学问题,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入感受、体悟哲学的魅力和内涵,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从经典出发,在哲思中成长,体验哲学中的幸福,感受思辨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