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beat365正版唯一!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beat365正版唯一成立暨“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经典翻译与诠释”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9-05-10

2019 5 4日至6日,beat365正版唯一成立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典翻译与诠释”学术研讨会在beat365正版唯一与敦煌研究院召开。

西北师大党委书记张俊宗出席并致辞,甘肃省哲学学会会长、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陈晓龙,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山东大学一级教授李炽昌先生,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香港中华佛教文化院执行主席张国良先生分别致辞。西北师大校长刘仲奎、副校长李朝东出席成立大会。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出席揭牌仪式。西北师大相关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离退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近百人共同见证了beat365正版唯一成立。

张俊宗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个光辉的日子里,我们举办beat365正版唯一成立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典翻译与诠释”学术研讨会,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必将对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说,西北师大哲学学科历史悠久,在其发展历史上群贤汇集,洪毅然、李洪林、卢婉清、张学军、林径一、肖群忠等著名学者先后执教于此,为西北师大哲学学科建设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哲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以及宗教与伦理学三个主干学科方向。近年来,哲学学科重点开展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和方法论等领域学术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beat365正版唯一的成立,为西北师大哲学学科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将有利于哲学教学和科研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学科全面均衡的发展。今后,beat365正版唯一要按照“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发展”的“三高”要求,结合时代特征,潜心问道,挖掘经典,努力向“一流学科”的高标准迈进,实现“出成果”“出人才”的双赢目标。

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与其当代意义”“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与诠释”“西方哲学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宗教经典与敦煌文化的当代诠释与重构四大主题进行学术交流,现将会议学术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与其当代意义

在大会主题发言阶段,仰海峰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完成资本论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任何思想都有其历史性的规定。资本主义的历史模型在发生深刻变化,与此相应,对其生产逻辑的刻画也应符合历史性规定。

聊城大学刘星副教授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进行了考察。河西学院蔺海鲲教授指出,对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应当在坚持差异的基础上保持其一致,不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从而完全否定恩格斯的历史地位。

二、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李晨阳教授以“荀子《礼论》篇的解读问题”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首先提出了解读的三原则:第三者角度、一致性、当代关联性。他接着按照这三原则对《荀子礼论篇》首句“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各种误译与误解进行了澄清。

张伟教授以“象之忸怩与舜之忧喜——对圣贤、家与孝悌的心性现象学思考”为题发言,他通过对舜与象故事的心性现象学解读,指出相较于欧洲现象学,舜象故事聚焦于家与孝的问题,着重体现的是作为家的共同体在成人中的关键意义。

黑龙江大学魏义霞教授指出,严复在肯定中学与西学相通的前提下,表明了自己借西学使中学复明于世的初衷。这一宗旨不仅决定了严复翻译西学的方式是通过中西互释进行的,而且表明了其国学家的身份和立场。天水师院吴卫东教授以“阅读经典,感悟人生”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首先对经典的定义与价值、内容与分类做了厘清,接着提出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化理论为德性与方法,最后达到转识成智,化苦为乐。贺更粹副教授指出,《礼记》中“礼者理也”的命题奠了“礼”的基本依据,其内在逻辑是以“大一”为出发点,在具体展开上则是把至善至高的“天理”作为终极依据、把有形可状的“天地”作为直观依据和把“人情”作为生命依据,从而构建了一个系统严密的礼的依据学说体系。谢增虎研究员通对《道德经道生一章》的诠释,指出道之所以能“生一”,是因为道是宇宙的本质,是宇宙的能量形态,而“一”是宇宙能量向万物生存转换的“生机”。张立恩博士指出,对于元儒王元杰的《春秋》学,《四库总目》认为他“于朱子无一异辞”,后世论者也多半遵从,但这一说法似是而非。实际上,王氏《春秋》学无论是对褒贬的理解,还是在具体经文的解释上都多有与朱子格之处。甘肃丝绸之路研究会葛学文副会长认为,构建儒禅一体的现代心性论是新禅学的哲学基础,在这种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并阐释了儒禅一体新禅学的内在结构——“新禅学五要素”,以此对传统禅学进行了现代性重构。

    三、西方哲学经典的翻译与诠释

王庆节教授指出,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并非唯我论的自我,这不仅因为“亲在”首先是一个存在论和生存论的概念而有别于知识论的“自我”与意识论的“自我”,而且它具有本真与非本真的区分,而最终海德格尔以有“折叠”、有“厚度”的时空取代线性量化时空。

陈春文教授以“何谓哲学的言说”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在中西对话语境中语词的表面对接并不等于思想内核的相容,对此要有警觉。对于哲学来说真正的任务在于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的言说,以哲学的方式推进哲学的问题。

王俊教授以“密释学:历史与涵义”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在对罗姆巴赫的密释学(Hermetik)的基本历史、涵义与特征进行了介绍后,他指出,如果我们把现象学的最终目标理解为对源头境域、具体实在性的追求,那么“现象”首先是密释的、而非解释的。

吴忠伟教授指出,通过对剑桥人类学家弗雷泽名著《金枝》的评论,维特根斯坦探讨了对“他者习俗”的理解问题,显示了维氏后期哲学的“语用学”转向与《金枝》评论间存有某种关联。通过对比维特根斯坦与列维—斯特劳斯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他对“他者习俗”解释之“规范性”进行了反思。胡好副教授以“康德本体论证明批判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通过区分两个层面的综合命题来解决实在谓词难题。张硕副教授以“汉语哲学:一种可能性”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对汉语哲学的理论前提、本质、可能性研究内容以及可能性贡献做了阐述。蒋世强副教授指出,无论塞尔、谢尔兹还是菲利普斯,他们对维特根斯坦宗教语言游戏的论述都存在一些不足,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式的宗教语言游戏观具有内在融贯性。朱海斌副教授对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之家”这一命题的具体内涵与相应论证做了澄清,最后对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做了三个批评:唯一性批评、片面性批评与范畴错误批判。

四、宗教经典与敦煌文化的当代诠释与重构

本次会议中关于宗教经典与敦煌文化的当代诠释与重构的主题报告于56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李炽昌教授从文本和宗教思想的角度来评估马礼逊-米怜与马殊曼-拉撒的圣经翻译。通过讨论他们二人翻译基督新教圣经的一些具体例子,对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中的一般问题进行了探讨与评估。

台湾南华大学的黄国清副教授以《华严经入法界品》为例,立基于现代佛学研究方法,对汉译经典的文义训解与思想诠释做了阐发,指出现代佛学研究的视域,让经典诠释者可选择摆脱古代注释家的思想引导,直探经典把握中心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的李明书博士探讨了《杂阿含经》中记载的“三十七道品”的“四正断”“七觉支”与“八正道”,和感官欲望之间的关系,并阐释了这三组法门与感官欲望的对治之间存在如何证成的难题。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研究员在《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精神》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敦煌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精神”的最佳典范,它体现着和平,包容,开放,和谐的精神,这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都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必将对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人类文明互鉴发挥更大的作用。敦煌研究院王建军副研究员在《石窟考古,永远在进行》的主题演讲回顾了敦煌石窟的考古史,并展现了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几代学人荜路褴褛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令人感佩!俞天秀副研究员在《数字敦煌的建构与应用》中则介绍了数字化科技手段的应用对于保护和修复敦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Baidu
sogou